2012高考湖南试卷及答案
答案:C解析:此题为中档题,A答案中a=b,但是无法知道酸与碱是否为强酸、强碱,反应后不一定成中性。B答案PH=7,因为温度不一定为常温25℃,同样也不能说明中性的。C答案也就是C(H+)=C(OH-),溶液当然显中性。D答案是溶液中的电荷守衡,无论酸、碱性一定成立,不能说明溶液就显中性。
从门卫的角度,可以写“善于观察日常、善于思考”,这也恰恰是高考作文需要考生做到的事——从日常小事中提炼大道理;除此之外,还可以从“人情味”这个角度来提炼,因这个人是向门卫打招呼的唯一一人,颇可以从“拯救冷漠生活中唯一的温暖”的角度来概括门卫的行为。
文科)已知f(x)=e^x-ax,其中a0.(1)若对一切x∈R,f(x)≧1恒成立,求a得取值集合.(2)在函数f(x)的图像上去定点A(x1,f(x1)、B(x2,f(x2) (x1x2).记直线AB的斜率为k,证明存在x0∈(x1,x2),f(x0)=k恒成立。
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“准考证号、姓名、考试科目”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、姓名是否一致。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,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,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。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在试题卷上作答案无效。
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:本试卷分第I卷(选择题)和第II卷(非选择题)两部分,答卷前,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、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。回答第I卷时,选出每小题答案后,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。
如何解释S8和SO32-的形成顺序?
1、距离支持高达 4Mbit/s 的所有 IrDA 数据速率。为简化过渡到 TFDU7100 的过程,该封装的尺寸及焊垫间距与在 80% 的支持 IrDA 的当今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 Vishay 4Mbit/s 收发器相同。该器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,安装该器件时可使透镜方向位于侧面或顶部。
硫化氢的理化性质
1、硫化氢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基本化学性质:化学名称:Hydrogen Sulfide。分子式:H2S。分子量:3076。性质:具有二元弱酸性质的化合物。物理状态与气味:常温状态:无色气体。气味: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,类似臭鸡蛋,低浓度下可能不易察觉,嗅觉阈值仅为0.00041ppm。
2、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如下:硫化氢的物理性质:无色有刺激性(臭鸡蛋)气味,密度比空气大,可溶于水,并易溶于醇类、石油溶剂和原油,燃点为292℃。硫化氢的化学性质:溶解性: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、乙醇及甘油中,化学性质不稳定。
3、硫化氢(H2S)物理性质: 无色气体,有臭鸡蛋味,能溶于水(6体积),比空气重,有毒。
4、硫化氢具有一定的溶解性,它可以溶于水和乙醇,特别地,当它与水混合时,会以1:6的比例溶解,形成的溶液被称为氢硫酸,尽管在这个过程中硫化氢并未与水发生化学反应。在物理性质上,硫化氢的密度相对空气为19(以空气密度为1为参照),这表明其在空气中的分布相对较高。
硫化氢化学性质
1、硫化氢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不稳定性:硫化氢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硫,显示出其不稳定性。酸性:硫化氢溶于水形成氢硫酸,这是一种二元弱酸。它能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。电离平衡:在溶液中,硫化氢存在两个电离平衡,分别生成HS和S2离子,对应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1 = 07×10^7和Ka2 = 03×10^13。
2、硫化氢的化学性质:不稳定性,可燃性,沉淀性,强还原性。不稳定性:H2S=H2+S(加热),酸性:H2S水溶液叫氢硫酸,是一种二元弱酸。
3、硫化氢的主要化学性质包括酸性和还原性。 酸性:硫化氢是一种无色、剧毒、酸性气体。其水溶液呈酸性,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,生成相应的硫化物和水。这一性质使得硫化氢在化学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,例如在制备某些硫化物时,可以利用其酸性进行反应。
4、硫化氢的性质:物理性质:无色:硫化氢气体透明无色。臭鸡蛋气味:具有特征性的臭鸡蛋气味。剧毒:对人体有剧毒作用。可溶于水:常温常压下可以溶于水,形成氢硫酸。比空气重:密度大于空气,易在低洼处积聚。化学性质:不稳定性:硫化氢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分解。可燃性:可以燃烧,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。
(2014?临沂一模)镓(Ga)、锗(Ge)、砷(As)、硒(Se)均为第四周期的元素,它...
钾(K)、钙(Ca)、钪(Sc)、钛(Ti)、钒(V)、铬(Cr)、锰(Mn)、铁(Fe)、钴(Co)、镍(Ni)、铜(Cu)等元素排在硒之后。
- 氩(Ar) 第四周期元素包括:- 钾(K)- 钙(Ca)- 钪(Sc)- 钛(Ti)- 钒(V)- 铬(Cr)- 锰(Mn)- 铁(Fe)- 钴(Co)- 镍(Ni)- 铜(Cu)- 锌(Zn)- 镓(Ga)- 锗(Ge)- 砷(As)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和16个族。
第一列:氢(H)、氦(He)。第二列:锂(Li)、铍(Be)、硼(B)、碳(C)、氮(N)、氧(O)、氟(F)、氖(Ne)。第三列:钠(Na)、镁(Mg)、铝(Al)、硅(Si)、磷(P)、硫(S)、氯(Cl)、氩(Ar)。第四列:钾(K)、钙(Ca),镓(Ga)、锗(Ge)、砷(As)、硒(Se)、溴(Br)、氪(Kr)。
镓(Ga)的电子排布式为[Ar]3d104S24p1,锗(Ge)为[Ar]3d104S24p2,砷(As)为[Ar]3d104S24p3,硒(Se)为[Ar]3d104S24p4,溴(Br)为[Ar]3d104S24p5,氪(Kr)为[Ar]3d104S24p6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最外层的电子即为价电子。
为什么碳酸比次氯酸的酸性强
1、碳酸比次氯酸的酸性强,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:电离氢离子数量:在同浓度的情况下,碳酸在水中电离的氢离子比次氯酸多。氢离子数越多,则酸性越强。强酸生成弱酸原理:根据化学原理,强酸能生成弱酸。由此可以推断出,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的酸性强。电离平衡数:碳酸的电离平衡数比次氯酸的电离平衡数大。
2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碳酸的酸性确实比次氯酸强,这是由其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特性共同决定的。
3、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,这是因为它的酸离子(HCO3-)比次氯酸的酸离子(ClO-)更稳定。碳酸(H2CO3)在水中部分离解,生成氢离子(H+)和碳酸根离子(HCO3-),并且HCO3-可以进一步离解为二氧化碳和水。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。